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0734-8853689

行业新闻

long8-龙8:辰光医疗:5月1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14日辰光医疗(43030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问: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是什么?公司连续两年业绩不佳,请2025年在经营策略上有哪些调整来改善业绩情况?公司2025年在磁共振整机、核心零部件方面的的经营计划是什么?是否有新进客户?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由于公司业绩表现不佳,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困扰,公司管理层深表歉意!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和未来市场需求,制定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的政策支持下,公司以医用超导磁共振技术攻坚能力和产业化转化能力为依托,结合多年积累的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和MRI系统集成和优化的优势,持续向医学影像领域拓展技术能力和核心产品储备。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宽涵盖1.5T、3.0T和7.0T超导磁共振全产业链核心部件的产品品类,有计划的新增磁共振系统配置类型;以射线类医学影像产品为起始,开发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和产品。公司将继续不断探索超导磁体技术在医学影像、质子束治疗、科研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公司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具备全产业链自主核心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医学影像设备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2025年,公司将坚持战略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组织架构、强化业务布局,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需求分析和实际经营情况,执行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将根据国内外市场及公司客户的需求状况,严格落实以销定产,以销定人,强化降本增效,控制各项费用,全面优化公司的成本结构;同时,将研发重点集中于高端射频线T超导磁体和磁共振系统集成技术三个领域;公司不断扩大在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产品线,完成射线类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做好合规登记备案和产品注册工作。公司将通过落实上述经营计划,逐步改善2025年经营情况。关于磁共振整机和MRI核心零部件的销售布局,公司仍重点推进毛利水平相对较高的射频线圈的国内、外销售,整合医学影像设备和核心部件的营销资源,有计划的扩充销售团队和销售渠道,实现各产品间的协同、互赢发展。截至目前,公司MRI超导磁体2025年暂无新进客户,射频线年已有新客户。公司借助已有的市场口碑与服务评价,持续开发下游客户,进一步打开公司的潜在市场。关于未来业绩情况,请投资者关注公司后续定期报告。感谢您的关注!问:公司进入磁共振整机设备的市场,导致部分下游客户流失,请公司采取什么措施?是否会有大幅下降的风险?答:进入磁共振整机业务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面对整机和零部件的客户冲突,一方面公司核心产品在市场上仍具有竞争力和技术先进性,另一方面,公司将优化市场销售体系,培养市场销售团队,加大对市场业务的开拓,降低客户流失风险。感谢您的关注!问:公司MRI整机市场开拓进展如何?0T整机预计何时推向市场?公司是否有0T、0T更高级别的整机MRI设备开发计划?答:公司MRI整机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993.14万元,磁共振整机销售正在有序开展。在多个地区完成磁共振设备装机工作,并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公司目前在进行3.0T磁共振核心部件的研发,公司将根据3.0T的磁共振的核心部件的研发进度及市场需求情况,择机开始3.0T整机系统开发和产品注册工作,一般3.0T磁共振整机的注册周期2-3年。公司7.0T动物预临床磁共振系统已经实现销售。公司尚未开展5.0T和7.0T人医磁共振整机系统的开发。公司将根据经营情况、发展战略和未来市场需求来决定适时调整研发重点,并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感谢您的关注!问:公司的CT设备、DR设备进展如何?预计何时可以推向市场?后续CT设备是否会进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CT设备的球管是公司自研还是外部采购?答:公司首款DR产品已于2025年1月21日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沪械注准。DR产品已推向市场并按计划开展销售工作。首款CT产品目前仍在医疗器械注册阶段,预计2026年上半年可以推向市场。关于CT产品的后续经营安排,公司将会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注册中的CT产品使用的球管为外部采购。感谢您的关注!问: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大,请这些研发项目的具体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够实现商业化?答:公司在2024年年度研发项目情况,详见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官方平台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第四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二、经营情况顾(六)研发情况4、研发项目情况”中说明的报告期内的研发项目所处阶段及进展情况。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投入,上述研发项目正稳步推进,多款云线圈已经完成产品发布;DR产品已推向市场并按计划开展销售工作;CT产品目前正在注册阶段,预计2026年上半年可以推向市场;1.5T大孔径磁共振成像系统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入注册阶段。感谢您的关注!问:目前医学影像设备智能化已成为趋势,公司MRI、CT、DR等影像设备在智能医疗方面有何技术储备?公司是否为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会员、产品是否支持扩展到脑机接口应用扩展?答:辰光医疗20多年坚持在医用磁共振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及研发投入,目前公司已上市的影像产品中,均有智能技术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扫描加速、图像处理、设备状态智能监控等,涉及系统硬件、软件、临床应用及售后服务。通过智能化技术及服务,大大提升病人通过率、产品开机率,降低医院使用难度,满意度调查获得用户高度评价。公司不是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会员,目前尚无进入脑机接口领域的计划。感谢您的关注!问:公司特种磁体方面今年计划如何?是否准备继续扩大特种磁体的开发和市场开拓?公司磁拉单晶特种磁体是否已经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并批量供货?目前该产品的市场开拓进展如何?答:公司一直重视超导技术在医学、科研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long8唯一官方网站始终积极开展与各科研院所和大学院校等主要客户的技术交流,公司仍将持续特种超导磁体的投入,依托长期在医用超导磁体开发效率和工艺领先的优势,拓展定制超导磁体应用领域。如高能物理方面的加速磁体,光伏、半导体领域的单晶硅生长用的超导磁体国产化,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系统中超高速超导悬浮与电磁推进技术的应用,都是特种超导磁体多领域应用的新技术方向。公司自研的磁控单晶硅生长用特种磁体样机已通过客户技术验证,但由于光伏行业的周期性不景气,尚未批量供货。公司保持与客户的技术沟通,并积极开拓新客户。感谢您的关注!问:公司的超导磁体是否可以用于质子肿瘤治疗仪?公司的无液氦超导磁体进展如何?是否已经获得订单?上海市在无液氦超导领域设立的扶持基金,公司是否有收到相关政府补助?答:公司研发的230MeV/250MeV质子加速器超导磁体是质子肿瘤治疗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研发生产的无液氦超导磁体主要用于非医学领域的定制超导磁体,报告期内已有订单。上海市在超导领域的补助基金主要侧重于超导材料和偏机理方面的项目。目前公司未获得无液氦超导方面的政府补助。感谢您的关注!问: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到公司曾给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供超导磁体,请公司当前是否有继续参与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特种超导磁体供应?答:投资者您好!公司非常重视客户关系维护,持续保持与重要客户的积极沟通。long8唯一官方网站目前公司与西南物理研究院始终保持技术上的沟通,最终合作取决于对方具体的超导磁体采购需求及招标情况。感谢您的关注!问:董事长作为公司大股东,目前股票已经解除限售,是否有近期减持计划?是否可以承诺继续股份锁定以增强投资者信心?答:感谢您对公司发展的关注和建议。公司始终重视股东利益,在合法合规基础上,审慎对待董监高及大股东限售、减持等相关事项。公司目前没有收到董监高及大股东的减持计划。未来如有相关事项,公司将根据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感谢您的关注!问:公司如何升与投资者的沟通效率?答:公司将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信息披露质量,如实发布自愿性信息披露、召开年度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并通过投资者热线、企业邮箱及现场参观等互动方式,加强与投资者的联系和沟通。具体联系方式请参见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官方信息披露平台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感谢您的关注!问:公司是否与华为医疗、GE医疗、富士达等公司有业务合作计划?公司的特种磁体是否可用于雷达、量子科学等方面?答:公司目前尚未与华为医疗、GE医疗、富士达开展合作。特种超导磁体技术可以应用于雷达领域,但尚未涉及量子科学领域。感谢您的关注!

  辰光医疗(430300)主营业务:医学影像超导磁共振系统(简称:MRI系统、或MRI)和MRI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超导磁体、射频探测器、MRI系统其他硬件、MRI系统配件和科研领域定制化特种磁体的研发、生产、销售、维修、保养,及提供超导磁共振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产品和服务。

  辰光医疗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507.44万元,同比上升20.21%;归母净利润-858.27万元,同比上升5.22%;扣非净利润-930.05万元,long8唯一官方网站同比上升4.54%;负债率49.26%,投资收益1.92万元,财务费用113.14万元,毛利率30.84%。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128.92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